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只要講一聲就好



作者:陳芸芸

今年的西洋情人節,正巧是我和先生結婚31週年紀念日。
想起我們的婚禮在住家附近教會舉行,而非在和平教會舉行,內心還真有不少噓唏。

每次到和平參加主內兄姐的婚禮,看到新人與家人、主內兄姐及親朋好友在寬敞古樸的和平教堂內齊聚一堂,洋溢祝福之情。新人從拱型的教堂門口,走過紅地毯,來到聖殿前面,接受牧師的福證;詩班的獻唱,悠揚的樂聲飄在教堂每一角落;婚禮後在教堂內的大合照;婦女團契媽媽猶如打點自己兒女的婚禮般,費心裝飾的副堂或教育館內,或花木扶疏的庭院中,祝賀的人手上拿著茶點,互道恭喜,歡慶之感不絕於心中。

少女時代的我,也曾夢想有這樣的婚禮。然而,我已結婚多年。有一次,有機會與貌似嚴肅的商牧師談起這件事,沒想到牧師和藹地笑著回答我說:「當時你為何不講?」

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想要在和平教會舉行婚禮就是這麼簡單,只要告訴牧師一聲就好了。

和平教會巡禮

作者:王偉華



1974年秋天升大二的時候,第一次來到和平教會,祇見四周的青田巷弄裡,花木扶疏遍佈在古意盎然的一間間日式房舍裡,綠的叫人陶醉,靜的讓人遺世而安穩。教會的大門深鎖,我怯生生的鼓起勇氣按下門鈴,當對講機響起:「請問那一位?」竟然一時語塞,不知如何應答。還好,小門旋即打開,見到了商正宗牧師,接著展開了一個鐘頭的真理問答。離開牧師館後,把握機會來一趟教會巡禮。


北面為禮拜堂,天花板上掛滿一排排的吊扇;講台兩邊的牆上掛著兩個綠色黑板,上面工整的用粉筆寫著講道題目、經文及聖詩。面對講台左前方為聖歌隊席。日後加入聖歌隊,禮拜時坐在聖歌隊席,看著對面窗外夾雜陽光璀璨的那一片青綠花木,常常不自覺的就神遊天外了。講台兩邊各有一間小房間,左邊為圖書室,右邊為聖歌隊預備室。


在這古樸有趣的禮拜堂裡,充滿了我的生命足跡。1974年我在這裡受洗;1987年與妻子美玲就是在這個禮拜堂結婚的;1999年兩個孩子立信與雅信在這裡接受幼兒洗禮;2003年年邁的父母在我禱告了30年後,終於也在這裡受洗。


禮拜堂與牧師館中間小而美的花園,盡頭是一間自然美的男生廁所,沒有隔間,弟兄們不分老小排一排面對著水牆解手,現在的弟兄們恐怕是解不出來,超尷尬的,但是當時大家好像也習以為常,不以為意。牧師館最左邊隔了一間窄小的房間,記憶中有一位讀夜校的姐妹曾經住在那裡一段時間。往左後是俗稱青康藏高原的教室,木門裡堆滿各式各樣的資料,還有小棉被呢!當時的青契真辛苦, 出外靈修會還得扛著棉被走。往左前是客廳,是我第一次問道的地方,日後擔任長執,也在這兒與準備受洗者問道理。昔日寬敞舒適的沙發仍然安好,但已移到路加館客廳了。再往左是商牧師一家四口居住的地方,還有一間浴室和廚房,由於少有機會進到裡面,對牧師宿舍一直有著神秘的感覺。這麼狹小的空間,很難想像是日治時代中森幾之進牧師與莊丁昌牧師時代的禮拜堂兼牧師館呢!


最南面一棟是主日學教室,四周排滿了簡便矮腳的沙發椅和小桌子,椅子底下放著榻榻米禱告跪墊;除了主日學教室外,也是開長執會的議場,更是年終教會長執犒賞青年團契、聖歌隊、主日學老師享用火鍋大餐的歡樂場所。


記得到和平不久,有一天很晚了,經過教會時,仍有一群熱心愛主的青契同工在主日學教室開同工會,當下我被深深的感動,那一幕景像雖然事隔30年,還記憶猶新啊。


200971和平教會即將改建,這一切老舊的空間就要走入歷史,61年的歲月,她經歷了大時代的洗禮,族群融合的調適、228事件和白色恐怖的不安、美麗島事件的對立,我們的母親和平教會都積極正面的本著基督信仰來回應這些衝擊,大愛無私的尊重化解接納族群、語言、年齡、性別、教派帶來的偏執與緊張,甚至於挑戰法規的束縛,叫人因著真理得以自由。盼望和平人承接和平信仰前輩們的精神,與上帝同工同行,勇敢的為神立大志,行大事。



我與和平空間的思念


作者:鄭維新


座落在台北市大安區龍安里青田社區內,有一棵百年菩提樹,在榕樹、白樹、蓮霧樹、桑樹、麵包樹、聖誕樹及各類花草圍繞之下,61年前,耶和華上帝在此建立了他的聖殿──和平長老教會。

每當主日清晨,恭敬地進入上帝的聖所,看到的是巍峨的鐘樓、古典的禮拜堂、新穎的副堂;聽見的是小鳥吱吱鳴叫的合唱聲;聞到的是芬芳的香氣。眼前的一幕,有如置身在現代的伊甸園。和平教會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上帝的恩典。當和平鐘聲敲響時,和平人高唱哈利路亞、讚美主。

「萬軍之耶和華啊!你的居所何等可愛。」(詩84:1)

主後2001年,我入籍和平教會,在8年的聚會中聆聽牧師的證道、合唱團悠美的歌聲、認識了許多弟兄姐妹,事工的服事、愛餐的饗宴,都是難忘的時刻,感謝主。更感恩的是,我們全家大小在主日都能領受和平大家庭的恩膏,上帝話語的滋潤,享受那美好的主日時光。

感謝主!在關懷組期間,接掌宿舍管理的事工,共計女生宿舍三間、男生宿舍一間,學生共21人,都是來自外縣市的年輕學子,北上求學。他們除了學校功課之外,也努力投入教會的服事。每個月都有定期的宿舍家庭禮拜,學生們也端出拿手好菜或水果、飲料等,大家同心合意享用、並分享主愛見證等等。短短三年多與青年相處,真是主恩同在。當教會收回宿舍後,如今這些學生也已畢業,有讀研究所、服兵役、讀神學院、國外遊學、當老師、當公務員、科技公司上班等等。願上帝祝福他們前面的路,如交友、婚姻、職業、服事、健康等。

主後2006年元旦,在蔡牧師催促之下,愛餐組成立了!用餐人數由第一年180人,到現在第三年260人左右。四菜一湯的簡餐,記得有弟兄說他胖了幾公斤,有美國回來的姐妹說菜色不輸於國外教會愛餐,也有第三堂聚完會後來享用的弟兄姐妹說菜量不夠。感謝主!種種的鼓勵與勉勵,使我更積極更新在菜色及數量的多元化。

和平長老教會在上帝的祝福,及蔡牧師帶領的事奉團隊下,福音廣傳,得救人數日日加添。求主擴張和平帳幕,使教會改建事工能順利進行、完成。

「願上帝畫夜看顧這殿,就是你應許立為你名的居所。」(王上8:29)


我和阿嬤老師第一次近距離的四眼相會



隨著舊教堂即將改建,不免讓人懷念起在舊教堂裡所曾經發生過的人、事、物點滴,巡禮著舊教堂的每一個角落,激起我許多過往的回憶,那封塵在記憶裡的感動,催促著我必需將它化為文字,做為舊教堂生活的永遠紀念。

2000年左右,我陪著兒子一起參加阿嬤老師學齡前的「福祿貝爾恩物」課程。阿嬤老師雖然八十多歲高齡,但對幼教工作仍然充滿熱忱,她總是能夠適時善用教室情境,吸引吵鬧不安的小孩的注意力,而達到教導的目的;更能夠就地取材,將生活中丟棄不用的東西,作成美麗的手工作品,成為小孩的玩物。課程結束後,還要每一位幼兒雙手合十,閉上眼睛,一字一句的跟著她開口禱告,說出對上帝的感謝與讚美,這幅動人的圖畫,猶如「人間的天堂」。

阿嬤老師年紀大了,但個性仍然相當堅持,凡事皆要自己來,不麻煩別人。有一回課後陪阿嬤老師回家,到了巷口就一再催促我離去,不願意我再繼續陪她。由於不放心,我又偷偷折返,看看阿嬤老師是否平安進入家門。阿嬤老師似乎有所感,也正好回頭望見我在看她,對我大聲叫道:「叫你趕快回去作禮拜,你還在那裡幹什麼?」我悻悻然的離開。這是我和阿嬤老師第一次近距離的四眼相會,從此,第二次我再陪阿嬤老師回家時,我就登堂入室陪她到底,阿嬤老師話匣子打開,告訴我,當今最紅的帥哥男星金城武曾經是阿嬤老師教過的幼稚園學生哩!也拿出與日本幼教團體觀摩交流的照片,其中有一些是衣著端莊美麗的年輕女幼教老師的照片。看來,阿嬤老師也是這些帥哥美女的粉絲呢!另外,她還告訴我:她的先生是一名醫師(已逝世),而且曾經是老蔣總統的御醫。點點滴滴,這是阿嬤老師少為人知的一面。

200810月我在舊禮拜堂參加92高壽的阿嬤老師的告別禮拜,會中觀賞到家人預先為她錄製的晚年影音記錄,看見阿嬤老師生前向上帝道出不盡的感恩與讚美,無憾無慮的等待著回到上帝的懷抱,這是一場不必哭泣的安息禮拜。

阿嬤老師用「福祿貝爾恩物」課程,讓孩童認識大自然的定律,透過體會大自然,體會到上帝的存在,進而認識上帝。她沒有冗長的教理教導,然而這一切卻盡在不言之中。我想,這就是對後代信仰最好的傳承方式。隨著舊教堂即將改建,正宣告著「舊的時代過去,新的時代巳經到來」,預期未來新教堂建築完工後,寬敞舒適的敬拜空間,必會有另一番展新的風貌與和平人新的故事誕生,願我和平人皆學習阿嬤老師信仰上帝的精神,將所信的道,代代傳承下去。

Ps. 阿嬤老師是兒子對林盛蕊長老的稱呼。

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我與和平空間的思念



作者 : 王雪枝

「和平教會」是上帝所賜美麗又和平的教會;在這裡,有名貴稀有的老樹,還有一個隨著四季變換色彩的繽紛小花園;有同心分工為上帝國忠心服侍的牧師團隊;還有一群渴慕上帝話語的弟兄姊妹。這裡像個愛的大家庭,我在其中與弟兄姊妹同沐主恩,並且彼此分擔生活中的憂傷或喜樂,這是何等寶貴,又是多麼值得感恩與喜樂!

「和平教會」得蒙上帝的祝福,六十年來人數逐漸增長,教會的空間也漸漸不敷使用,在即將拆除並重建新殿堂的此時,難捨之情油然而生,因為在這裡處處都蘊藏著紀念性及歷史。

對我而言,教會的「講台」充滿了各種難忘經驗。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我曾在那裡因屋頂漏水造成地滑,不慎跌倒而摔斷右手!另外,還記得第一次上台司會,我站在講台前,從崇拜開始到結束,緊張得居然都沒抬頭看台下的會眾一眼!

有一次因為要幫教會青年的結婚典禮佈置會堂,無意中站在講台,望向會堂的門口,忽然發現會堂門外的那幾棵變葉木,有綠色、桔色、紫色、紅色…,

生氣蓬勃地散發出它的美麗顏色,真是迷人!還有在葉子後面的那面圍牆,整排漆上白色的十字型雕刻,總是帶給我心靈的悸動。有時,我很好奇的想著: 主日崇拜時,不知牧師及司會同工有沒有發現這美麗景色?

在這寸土寸金的青田社區中,我們教會還能擁有這樣趣味盎然、美景處處的花園,得以在這裡享受造物之美,真是感謝上帝特別的祝福!

記憶中的這一幕幕和平美景,我將一直珍藏在心裡…

思想起那怯懦的身影


作者 : 許素菲

聖誕節,兒主高年級女生*的老師要我演約瑟。

「我不要當男主角。」

「那你就演馬利亞。」

「不要!台詞太多了!」

後來我改演旅店主人,拿起抹布擦,表演超爛,被換成前來敲門不出聲的那過客。

回想和平這一幕,應是老師看我實在太遜,就讓我現身快閃一下。

接著連續在公立初中以及高中聯考都落榜,我與教會就漸行漸遠了。

直到我祈禱上帝,讓我讀大學好使我參加和平青契。因神憐憫我成為大學生,就參加和平青契,而我仍怯懦不擅與人交通。我所接的服侍都是不必開口的,逢禱告會則溜。

畢業後在大專任教,也帶小組擔任輔導,並到華神去進修。

婚後,為陪伴小孩在和平學習教幼主、兒主。

生活的壓力使我學習禱告;而留學俄國,再度睽違和平五年多,艱難中經歷神更多的恩典,蒙召在地極讀神學、宣教。

回到和平擔任幹事一年多,也教少主、成主、婦契查經、參與籌設第三堂禮拜、帶領禱告會、恩典小組。

後來雖辭去和平全職的服侍,專職在大學教書,卻也在和平擔任執事。

數算神的恩典,這首「獻上感恩」:「如今軟弱者已得剛強,‥因為主已成就了大事。」讓我唱到淚流滿面。因像我這麼無路用的人神沒放棄,祂不斷的用各種方法來訓練,尤其是在各種服侍中建造我。

那曾令我畏怯的講台,早已改建成現在的樣子。而現在,教堂將要全部拆除。相信跨越半世紀以來,有眼淚,有歡笑,以及飽含滿滿的愛的影像,仍會穿過時間的甬道,浮現在未來的和平新堂,因為那是和平人用生命與成長所烙下深刻的記憶,也必在神的永恆中有紀念。


*五十年代和平教會兒童主日學高年級男女分班

思想起那會敲出「和平鐘聲」的鐘樓


作者 駱美月

大學時候上了台北,跟著姊姊來到和平,兄姊、妹妹們一個個來來去去,最後只有我留在和平。雖然也一直在問上帝,該離開去結果子了嗎?但卻因為不同階段的不同的吸引,讓我有福份繼續窩在和平。

星期六晚上是青年團契的聚會的時間,但差不多下午時間我就會晃進和平。週六下午教會只開一扇小門,進到裡面通常不會遇到什麼人,就可以直接進到禮拜堂。爬上窄窄又容易發出聲響的迴旋木製樓梯,再擦拭出一些需要用到的活動空間後,「鐘樓」就成了我的棲身之處了。

因為有這個鐘樓,所以我們才會出版以「鐘聲」為名的教會刊物,而設教六十週年的特刊也才會以「和平鐘聲」為題。雖然她是鐘樓,但是我找不到鐘(直到六十週年活動的懷舊之旅,才看到她的廬山真面目)。但是抬頭望著高聳的屋頂,我似乎能聽見曾經傳遍整區的鐘聲。

在鐘樓上可以享受獨立空間的隱密、自由;可以想像自己是中古世紀那個負責敲鐘的修士;可以無聊地點數偶爾經過的路人甲乙丙;可以瞥見在屋頂上練輕功的貓大俠;觀賞午後陽光撒落進鐘樓來的光影組曲;更可以享受不同季節的日光浴。

當然還是會禮貌上準備一本書、或一份作業,但更常是拿一部相機,守著即將成為永恆的剎那。

我很感謝,在我享受跟教會當朋友、學習跟神親近的片刻,不曾有人闖進這片空間,可是這是大家不可能不知道的好地方啊!我想,這肯定是上帝特別為我預備的流奶與蜜之地,為讓我更想到教會來、有更正常的信仰生活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