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我與和平空間的思念



作者 : 王雪枝

「和平教會」是上帝所賜美麗又和平的教會;在這裡,有名貴稀有的老樹,還有一個隨著四季變換色彩的繽紛小花園;有同心分工為上帝國忠心服侍的牧師團隊;還有一群渴慕上帝話語的弟兄姊妹。這裡像個愛的大家庭,我在其中與弟兄姊妹同沐主恩,並且彼此分擔生活中的憂傷或喜樂,這是何等寶貴,又是多麼值得感恩與喜樂!

「和平教會」得蒙上帝的祝福,六十年來人數逐漸增長,教會的空間也漸漸不敷使用,在即將拆除並重建新殿堂的此時,難捨之情油然而生,因為在這裡處處都蘊藏著紀念性及歷史。

對我而言,教會的「講台」充滿了各種難忘經驗。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我曾在那裡因屋頂漏水造成地滑,不慎跌倒而摔斷右手!另外,還記得第一次上台司會,我站在講台前,從崇拜開始到結束,緊張得居然都沒抬頭看台下的會眾一眼!

有一次因為要幫教會青年的結婚典禮佈置會堂,無意中站在講台,望向會堂的門口,忽然發現會堂門外的那幾棵變葉木,有綠色、桔色、紫色、紅色…,

生氣蓬勃地散發出它的美麗顏色,真是迷人!還有在葉子後面的那面圍牆,整排漆上白色的十字型雕刻,總是帶給我心靈的悸動。有時,我很好奇的想著: 主日崇拜時,不知牧師及司會同工有沒有發現這美麗景色?

在這寸土寸金的青田社區中,我們教會還能擁有這樣趣味盎然、美景處處的花園,得以在這裡享受造物之美,真是感謝上帝特別的祝福!

記憶中的這一幕幕和平美景,我將一直珍藏在心裡…

思想起那怯懦的身影


作者 : 許素菲

聖誕節,兒主高年級女生*的老師要我演約瑟。

「我不要當男主角。」

「那你就演馬利亞。」

「不要!台詞太多了!」

後來我改演旅店主人,拿起抹布擦,表演超爛,被換成前來敲門不出聲的那過客。

回想和平這一幕,應是老師看我實在太遜,就讓我現身快閃一下。

接著連續在公立初中以及高中聯考都落榜,我與教會就漸行漸遠了。

直到我祈禱上帝,讓我讀大學好使我參加和平青契。因神憐憫我成為大學生,就參加和平青契,而我仍怯懦不擅與人交通。我所接的服侍都是不必開口的,逢禱告會則溜。

畢業後在大專任教,也帶小組擔任輔導,並到華神去進修。

婚後,為陪伴小孩在和平學習教幼主、兒主。

生活的壓力使我學習禱告;而留學俄國,再度睽違和平五年多,艱難中經歷神更多的恩典,蒙召在地極讀神學、宣教。

回到和平擔任幹事一年多,也教少主、成主、婦契查經、參與籌設第三堂禮拜、帶領禱告會、恩典小組。

後來雖辭去和平全職的服侍,專職在大學教書,卻也在和平擔任執事。

數算神的恩典,這首「獻上感恩」:「如今軟弱者已得剛強,‥因為主已成就了大事。」讓我唱到淚流滿面。因像我這麼無路用的人神沒放棄,祂不斷的用各種方法來訓練,尤其是在各種服侍中建造我。

那曾令我畏怯的講台,早已改建成現在的樣子。而現在,教堂將要全部拆除。相信跨越半世紀以來,有眼淚,有歡笑,以及飽含滿滿的愛的影像,仍會穿過時間的甬道,浮現在未來的和平新堂,因為那是和平人用生命與成長所烙下深刻的記憶,也必在神的永恆中有紀念。


*五十年代和平教會兒童主日學高年級男女分班

思想起那會敲出「和平鐘聲」的鐘樓


作者 駱美月

大學時候上了台北,跟著姊姊來到和平,兄姊、妹妹們一個個來來去去,最後只有我留在和平。雖然也一直在問上帝,該離開去結果子了嗎?但卻因為不同階段的不同的吸引,讓我有福份繼續窩在和平。

星期六晚上是青年團契的聚會的時間,但差不多下午時間我就會晃進和平。週六下午教會只開一扇小門,進到裡面通常不會遇到什麼人,就可以直接進到禮拜堂。爬上窄窄又容易發出聲響的迴旋木製樓梯,再擦拭出一些需要用到的活動空間後,「鐘樓」就成了我的棲身之處了。

因為有這個鐘樓,所以我們才會出版以「鐘聲」為名的教會刊物,而設教六十週年的特刊也才會以「和平鐘聲」為題。雖然她是鐘樓,但是我找不到鐘(直到六十週年活動的懷舊之旅,才看到她的廬山真面目)。但是抬頭望著高聳的屋頂,我似乎能聽見曾經傳遍整區的鐘聲。

在鐘樓上可以享受獨立空間的隱密、自由;可以想像自己是中古世紀那個負責敲鐘的修士;可以無聊地點數偶爾經過的路人甲乙丙;可以瞥見在屋頂上練輕功的貓大俠;觀賞午後陽光撒落進鐘樓來的光影組曲;更可以享受不同季節的日光浴。

當然還是會禮貌上準備一本書、或一份作業,但更常是拿一部相機,守著即將成為永恆的剎那。

我很感謝,在我享受跟教會當朋友、學習跟神親近的片刻,不曾有人闖進這片空間,可是這是大家不可能不知道的好地方啊!我想,這肯定是上帝特別為我預備的流奶與蜜之地,為讓我更想到教會來、有更正常的信仰生活罷!

一個讓我再度起飛的地方


作者 : 陳妙瑛

猶記得十五年前剛回國,因為心瑜姐的大力推崇,帶著大女兒來到和平教會參加福祿貝爾恩物的課程。在此之前從未想過要了解聖經,也不明白為何有人會每週浪費時間到教會作禮拜,更不曾在禮拜天的上午,沿著彎曲小徑走到前面的禮拜堂或教育館。個性內向的我,總是側門進側門出,每週準時上課,下課便立刻回家。

週日的固定課程影響了家庭的相聚時間,無數次的爭戰要我抉擇是堅持還是放棄。但每每看到阿嬤林盛蕊老師一個人早早就坐在教室等待學生,上課時認真地說明恩物的用意,遇上教育理念不合,也會嚴厲斥責父母。她的作風、人生歷練及教育孩子的方法,深深地吸引我,覺得何等榮幸,才能遇上這麼特別的老師,因此堅持下去,去約翰館上課便成了我每週必要的行程。

在館內小小的空間,單純的環境,卻隱藏著無數不平凡的人。同期孩子們的媽,很多都是為人妻為人母,平常上班還要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到了假日還為教會作事奉;有人美勞技術一流,任何廢物一到她的手上就成了一件藝術品,真是不可思議。在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上帝奇妙的作為,因為他們都對生命充滿熱情。認識這些優秀的媽媽們,我開始無法滿足自己的居家生活模式。

那段日子算是我人生的低潮期。週間,綁在孩子和先生的世界裡,週日到了教會,也只與姐妹們聊個幾句話而已,回家後那些隻字片語竟然會迴盪在腦海裡,久久揮之不去,才知道自己的自信已經到了喪失殆盡的地步。這是家庭主婦與社會脫離的寫照,也是身為家庭主婦才能理解的悲哀。我急需要一股突破重圍的力量,否則將會窒息在這個家庭裡。

某年的聖誕節恰逢主日當天,下午幼兒節目排演完,晚上又要提前集合,公車族的我,盤算來回時間,停留在家還不足一小時,於是決定留在約翰館等待。教室裡寂靜無聲,孩子開始耐不住性子。我正發慌著時間的漫長,這時候來了一位長老,相邀共進晚餐,當時我們並不很熟,他大方的態度,言談之間謙虛有禮,是一位充滿基督恩典的人物。他的談話讓我有刻骨銘心的記憶,一顆嚮往有主生活的種子開始萌芽,這個別具意義的聖誕晚餐,改變了我的想法,也更新了我的生活目標,決心信靠耶穌並且再度起飛。

從此之後,每當主日在幼兒班禱告時,我都邀請耶穌走進我的生命,求耶穌賜我工作能力,更盼望能被主所使用,面對茫然的前途,我全然交付給上帝。他也開始在我身上動工,做了偉大的計畫,我則如願的回到職場,在教會中也承擔了一些侍奉的工作。這樣無限的成長空間正如耶穌說的:「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再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我體驗了,相信你也能。

Yo Yo Yo! 我愛幼主唷!


作者 : 小貓

喜歡幼主教室 就像貓咪喜愛紙箱
舒服 安全 不擁擠 可以自在地打轉兒
想瞧瞧? 那可得穿過迷宮
它就位在迷宮般走道的最深處

平時
它寂靜
只有阿姨的掃地聲
偶有媽媽們來話家常

週末
青年們的小組會來給它熱鬧一下

星期天早上
它被孩子的歡笑聲裝滿
雖然有點吵 但它不介意

於是
在有趣的恩物間 孩子堆疊出夢想
在歡樂的詩歌中 孩子發現了希望
在動聽的故事下 孩子學會了愛
在熱情的擁抱中 孩子領受了祝福

星期天中午
它小歇一會兒
隨著絃樂團悠揚的琴聲 進入美麗的夢鄉

星期天下午
它成了孩子的秘密基地
任憑孩子恣意玩耍 談心

對我這隻小貓而言
它是我休憩的小紙箱

可以安心地彈琴
讓壓力隨著黑白鍵的舞動而飛逝

可以自在地發想
把幼主教室變成叢林裡的豐年祭 變成汪洋中的船
把孩子變成動物 變成舞者 變成勇士

更可以全然地交託
為著沒有笑容的小孩 為著憂心的家長
為著錯誤的過去 為著未知的將來

就這樣
得到重新出發的勇氣

Go Go Go! 跳出紙箱囉!
明天 小貓仍要辛苦地覓食
但 小貓記得 這裡有個溫暖的紙箱